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機構調整靴子落地。
11月13日,中編辦在中國機構編制網上發布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
根據通知,此次住建部將主要調整三方面職責和相關機構:第一,將住建部城鄉規劃管理職責,劃入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城鄉規劃司。第二,將住建部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管理職責,劃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三,將公安部工程建設的消防審查職責劃入住建部。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住建部機構變動中,最受關注的城鄉規劃職能和消防審查職能的“一增一減”,均服務于規劃體制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對于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據悉,調整后,住建部內設機構15個,機關行政編制399名,司局級領導職數57名。
服務“多規合一”
自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以來,規劃體制改革一直是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
此次被撤銷的城鄉規劃司,過去承擔擬訂城鄉規劃的政策和規章制度;組織編制和監督實施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指導城鄉規劃編制并監督實施等職責。
據了解,發改委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建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和原國土部土地利用規劃職責都已劃歸自然資源部,具體由新成立的國土空間規劃局負責。
公示資料顯示,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由原國土資源部原規劃司司長莊少勤擔任,住建部原城鄉規劃司副司長張兵則擔任國土空間規劃副局長。
根據自然資源部三定方案,國土空間規劃局有如下職責:擬訂國土空間規劃相關政策,承擔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工作并監督實施。組織編制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并監督實施。承擔報國務院審批的地方國土空間規劃的審核、報批工作,指導和審核涉及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的國家重大專項規劃。開展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
有規劃人士指出,將規劃事權集中于自然資源部門,將規劃與建設分離,有地方已有實踐,但這只是落實“多規合一”改革的第一步,全國統一的空間管制性規劃如何制定,仍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今年5月,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從頂層制度設計上將國土空間利用的管理和監督職責由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有利于改善過去部門條塊分割、空間規劃體系破碎所帶來的弊端,通過資源和事權的整合實現更好的資源配置能力,但要實現規劃管理機制的打通,還需要長時間的探索。
工程審批制度改革
與規劃職能調整類似,此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增加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職責,同樣被認為是配合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
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要求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沈陽市、大連市、南京市、廈門市、武漢市、廣州市、深圳市、成都市、貴陽市、渭南市、延安市和浙江省等16個地區開展試點,并在2020年基本建成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
其中,《通知》明確提出,由同一部門實施的管理內容相近或者屬于同一辦理階段的多個審批事項,應整合為一個審批事項,“如將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
這一改革主要由住建部負責推動。10月17日,住建部部長王蒙徽在南京調研相關工作時表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目前,已有多地頒布了試點方案并開始實施。重慶取消了社會投資項目初步設計審批、消防方案設計技術審查、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等15個審批及服務事項(占審批事項的20%)。上海則提出要將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從過去的平均267個工作日,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
而一位江西的資深建造師則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消防審查的過審時間相對較長,而不同部門意見不一,往往“費時費錢費力”,統一到一個部門可以極大地加快審批時效。
多位受訪人士均指出,此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公安部的職能調整,是相關改革試點在部委機構調整層面的體現。
有中部省份的住建部門人士預測,從職責劃分和實踐情況來看,消防審批的職能和編制有可能劃歸住建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
住建部網站顯示,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具有擬訂建筑工程質量、建筑安全生產和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的政策、規章制度并監督執行;組織或參與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組織擬訂建筑業、工程勘察設計咨詢業技術政策并監督執行等職責。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